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雷公藤对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毒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STITCH等数据库查询雷公藤的化合物分子及其主要靶点,并与狼疮性肾炎相关基因做对比,获得药物靶点与疾病相关的共有基因,构建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网络关系。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网络。运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分别进行GO基因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雷公藤中筛选得到44个候选活性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红素等;潜在作用靶标个,其中治疗靶标个,毒性靶标76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靶标主要与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responsetomoleculeofbacterialorigin)、对脂多糖的反应(responsetolipopolysaccharide)、胞浆钙离子浓度的正调控(positiveregulationofcytosoliccalciumionconcentration)等有关。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相关基因参与通路共条,具有潜在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通路共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5α-benzoyl-4α-hydroxy-1β,8α-dinicotinoyl-dihydro-agarofuran、triptofordinB1、triptofordinineA2与SYK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挖掘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治疗靶点和毒性靶点、治疗作用通路和毒性作用通路,为研究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效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其临床表现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症状外,还有血尿、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2]。临床表现轻微者,可暂不予特殊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则应用足量激素和(或)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3],然而免疫抑制剂存在多种不良反应[4]。

古代中医文献中尚无狼疮性肾炎的具体名称,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本病归属“肾痹”“阴阳毒”等范畴[5]。已有报道显示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红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6]。吕洋[7]对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进行Meta分析,结果为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雷公藤副作用也很多,长期服用雷公藤制剂会诱发明显的肝肾毒性[8]。雷公藤所含化合物的多样性,致使其药物靶标及作用环节十分复杂。常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方法很难全面揭示其药理和毒理机制,这对于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带来很大局限性。

网络药理学是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对药物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网络作用关系分析,结合目前已经验证并且发表过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角度的多样性,尽量准确的探究药物治疗相关疾病的内在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方向[9-10]。分子对接是通过受体的特征以及受体和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来进行药物设计的方法,主要研究分子间(如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并预测其结合模式和亲合力的一种理论模拟方法[11]。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雷公藤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其对狼疮性肾炎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的相关靶标和通路,图示化的方式展示疾病、药物、化合物成分、作用靶点、靶点富集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全面分析探讨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治疗机制和毒性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药物活性成分的收集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fgj.com/rhzl/22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