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化学灼伤院前急救很重要,职业性化学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安全是家庭美满的原点。我们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只有重视分分秒秒的安全,才能成就我们年年月月的幸福。“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我们和家人共同的希冀。做好职业性安全防护,安全生产和工作,是对自己和家人以及社会最好的回报。

职业性化学灼伤院前急救很重要

进入夏季后,由于皮肤暴露增加和人体易出汗等原因,职业性化学灼伤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许多化学品在造成灼伤的同时,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如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使用各类强酸的企业,使用苯酚、黄磷、强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企业。目前,导致职业性化学灼伤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酸、碱类,如氢氧化钠、乙酸等。其中,氢氧化钠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严重者可致失明;工人接触到乙酸时,皮肤可发生红、痛、水泡等。眼睛接触可出现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等。

一旦发生职业性化学性灼伤事件,工友们需要立即拨打,但院前急救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积极组织自救,周围工友需要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首先帮助伤者脱离毒源,脱去伤者被污染的衣裤,彻底用清水冲洗,及时用应急药物涂抹伤患处。强酸和强碱的应急药物是不同的。以氢氧化钠为例,皮肤灼伤者,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3%硼酸溶液冲洗。而对于乙酸而言,皮肤灼伤后,用清水冲洗;乙酸灼伤眼部的情况下,用生理盐水或大量清水冲洗,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水交替点眼。

此外,用人单位还要制定安全操作指南;在危化品储存和使用的区域设置防泄漏设施并张贴警示标志;在作业区域附近存放急救药物,并在车间内设置应急冲淋设施;对职工进行三级培训,引导并监督工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服、防腐蚀手套、防护鞋等。

职业性化学中毒切忌冲动营救

前段时间,四川某食品厂在检修设施时发生硫化氢中毒,致使多名工人死亡。原来,食品厂废水处理间曝气风机发生故障,导致硫化氢聚集并形成缺氧环境,作业及先期施救员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废水处理间,导致悲剧发生。

高温时节,炎热的环境可能“助长”某些化学毒物如硫化氢、氨等的“气焰”。

杭州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科主管医师阮晓颖解释说,化学毒物大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高温季节大部分化学毒物逸出致腐蚀、氧化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若工人作业环境通风不好,或各类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引发职业性中毒事件。夏季来临时天气炎热,很多工人作业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等的自觉性降低,致使毒物更加容易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职业性化学中毒;同时,大热天人体容易出汗,若作业工人不按照要求穿工作服或对其他皮肤暴露部位做好防护,毒物易通过暴露皮肤溶解于汗液中并进入人体,也是引起职业性化学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下,随着用人单位和工人对安全作业意识的不断提高,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呈逐渐降低的态势,但相关岗位的工人作业时仍然需要绷紧安全之弦。该类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以硫化氢中毒为例,吸入硫化氢气体后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浓度时可出现反射性呼吸抑制,造成“电击样”死亡;又如,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致窒息。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新材料来代替传统有毒化学物质。阮晓颖说,若不得不采用有毒化学物质,必须先做好相关岗位人员安全性的评估工作。建立并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为工人做好相关岗位的三级培训,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工人穿戴。使用和储存有毒化学品的,附近应当设置警示标识,易发生毒物泄漏或中毒的区域设置应急冲淋装置,并为作业人员配备报警设备。作业人员要坚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及防毒口罩等,减少有毒物质经皮肤进入人体。

针对密闭空间作业,实行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前,为防止作业人员接触到空间内残存化学物质危害,进行清洗或置换后,应保证受限内部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气体(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装置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作业前、作业中保持环境通风顺畅。“我们建议企业给进入密闭环境作业的工人佩戴通讯设备,保持良好的联络,出现问题可及时应对。”阮晓颖补充说。

针对岗位特征,建立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应急演练。若发生职业性化学中毒,施救者首先保证自己防护到位才能进入现场,严格按照公司已建立的应急救护流程进行施救。“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生后,不要冲动营救。”阮晓颖说,化学中毒后,如工友或周围的人没有做好防护,贸然进入现场营救,很可能中毒者没有救出来,施救者也中毒。很多职业性化学中毒事件中,由于施救不当,反而造成了多人死亡,十分可惜。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保护劳动者健康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fgj.com/yfbf/22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