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是机体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患者会感知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头晕、鼻翼煽动,紫绀,端坐呼吸时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发生变化等症状。诱发呼吸困难的主要因素为上呼吸道疾病、气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胸膜疾病,胸壁疾病,纵膈疾病。对呼吸困难患者治疗根本对原发病的治疗,快速改善患者呼吸不畅情况,保证机体氧气供应正常,以免危及生命,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如果因为异物卡喉等造成的呼吸困难,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处理;如果发现出现呼吸骤停,可以使用心肺复苏手法配合AED机进行急救。
一旦机体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的情况下,机体会出现呼吸急促以及心动过速等情况,这时千万不要过于紧张与焦虑,这样会增加呼吸困难程度。若随身携带常用药立即服用,若没有携带,立刻请求身边的人进行帮助,快速叫救护车进行诊治。
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特点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1)常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2)特点: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三凹征”,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2.呼气性呼吸困难
(1)常见于慢性细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
(2)特点: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呼气期哮呜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
(1)肺呼吸面积减少导致换气功能障碍的结果。见于重症肺结核、重症肺炎、大面积肺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和广泛显著胸膜增厚等。
(2)特点: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1.左心或右心衰竭引起。
2.特点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仰卧加重,坐位或立位减轻。病较重患者,常被迫采取半坐位或端坐体位。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
1.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引起,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点:呼吸深长、规则,伴有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
2.吗啡类、巴比妥类药物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呼吸中枢受抑制,致呼吸变缓慢、变浅,且常有呼吸节律异常。
(四)血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浅、呼吸加快,同时心率加快。
(五)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1.神经性呼吸困难呼吸变慢变深,并常伴呼吸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律的异常,如呼吸遏制(吸气突然终止)、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等。
2.精神性呼吸困难常见于癔症患者。呼吸频率快而浅,伴有叹息样呼吸或出现手足搐搦。
窒息紧急处理
窒息救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如发现伤员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鼻翼煽动、三凹片、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时,则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对阻塞性窒息的伤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因血块及分泌物等阻塞咽喉部的伤员,应迅速用手掏出或用塑料管吸出阻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取侧卧或俯卧位,继续清除分泌物,以解除窒息。
2.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的伤员,应在舌尖后约2cm处用粗线或别针穿过全层舌组织,将舌牵拉出口外,并将牵拉线固定于绷带或衣服上。可将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便于分泌物外流。
3.上颌骨骨折段下垂移位的伤员,在迅速清除口内分泌物或异物后,可就地取材采用筷子、小木棒、压舌板等,横放在两侧前磨牙部位,将上颌骨向上提,并将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通过这样简单的固定,即可解除窒息,并可达到部分止血的目的。
4.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的伤员,可以由口腔或鼻腔插入任何形式的通气导管,以解除窒息。如情况紧急,又无适当通气导管,可用15号以上粗针头由环甲筋膜刺入气管内。如仍通气不足,可同时插入2~3根,随后作气管造口术。如遇窒息濒死,可紧急切开环甲筋膜进行抢救,待伤情缓解后,再改作常规气管造口术。
5.对吸入性窒息的伤员,应立即进行气管造口术,通过气管导管,迅速吸出血性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这类伤员在解除窒息后,应严密注意防治肺部并发症。
一旦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情况,保持坐位身体前倾,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刻服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机体状况或者拨打到医疗结构进行抢救,家属或者身旁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抚,让氧气处于流通状态,到院后立刻进行急救。
中医与“气短”
气短属于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可以称之为疾病症状,还要分情况判断。
比如,做运动时觉得气喘吁吁,很可能是正常现象;如果过去爬三层楼不觉得气喘,现在爬一楼却感觉呼吸困难,就要引起重视;若静坐不活动时也会气喘,就一定有问题了。
“气短”到底是短在了哪里?
气短其实就是心肺功能变弱了。心肺功能包括血液循环速度、心脏跳动的强度及次数、肺部容量等,体现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是反映人体心脏及肺部负荷能力的指标。
气短可能与多种脏器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供氧出现了问题。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疾病,是导致气短最常见的病理性因素。
有些人胸闷气短,跑了很多科室也没查出什么原因,这种情况可能是焦虑、肥胖、运动过少等导致的。
具体来说,引起气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呼吸功能障碍
多见于哮喘、肺炎、肺纤维化、气胸、慢阻肺等,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大气道堵塞,也可能使患者感觉呼吸不畅,出现气短。
2、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中导致气短的主要是心衰,由于心功能受损,心脏回血出现障碍,血液反向渗进肺组织,阻碍了肺内的气体交换,于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3、贫血
贫血常见的症状就是胸闷、气短。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因此组织无法获得充足氧气,也会造成气短。
尿毒症患者经常感到气短,是因为尿毒症会引起贫血。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或甲减也会引起气短。甲亢时,甲状腺素过多,可以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甲减时,心肌细胞会肿胀,心包会产生积液,使心脏的收缩受限,也会导致气短、胸闷等症状。
5、肥胖
除供氧不足外,如耗氧量过多,也可能让人气喘,其中比较典型的病因之一就是肥胖。体重严重超标者活动时,要消耗更多氧气,活动耐力下降,就会觉得气短。
6、焦虑
气短属于一种主观症状,会受到个人感受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经常锻炼的人,对于因活动量增加而引发的气喘比较适应,不会感觉是病态;活动较少的人,身体耐受性较差,更易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两个动作随时练肺功能
缓解气短的关键是辨明病因,对病治疗。建议在发觉自己出现明显气短时,首选呼吸科或心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如是否患有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等,鉴别诊断病因。
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呼吸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肺功能,这里推荐两种方法。
1、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训练也被称为吹笛样呼气。
先闭嘴用鼻子吸气默数“”,再把嘴唇缩小做吹笛或口哨样缓慢呼气,默“456”。
呼气的力度以能轻轻吹动距离脸部30厘米的白纸为适度,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2、腹式呼吸
肩膀放松,双手可放在腹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鼓肚子,暂停1~2秒;呼气时最大限度地收缩腹部,再暂停1~2秒,如此循环往复。
这两个动作简单易操作,练习次数不受限制,等车、排队时都可以进行,坚持练习有助提升肺活量,增强心肺耐力。
5种运动推荐给气短的人
如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要想缓解气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规律运动,避免老躺着或久坐不动。长期规律锻炼,能使心脏的重量、容积增大,安静时心率变缓,心肌的室壁增厚,使其每次收缩变得强韧有力。
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首选,包括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游泳等,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运动通常需要15~20分钟。即使是低强度运动,如做家务、唱歌等,只要每天坚持练习,也同样有效。
1、快步走
气短的人刚开始锻炼,不要急于进行剧烈活动,可以选择轻柔的运动,散步、快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
走路时需抬头挺胸、双臂摆动、迈大步,也可适当提速,只要微微出汗即可。
2、慢跑
慢跑的强度不算太大,但需长期坚持。大家可先做一个8周跑步计划,逐步适应跑步节奏。
第1~3周时,每次先步行5分钟,然后慢跑2分钟,可视情况增加慢跑时间,如此循环3组;第4~6周时,步行2分钟,慢跑时间增加到5~10分钟,循环3组;第7周时,步行1分钟,慢跑11分钟,循环3组;到了第8周,热身步行5分钟,可持续慢跑20分钟,结束后步行5分钟即可。
身体较健康、没有重大疾病的人可根据这个计划适度跑步,每周跑2~3次。
3、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是一种不错的有氧运动,刚开始骑车,时间不宜过长,速度要慢一点,有进步后可以逐渐加速加时。但一次骑车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一般控制在30分钟即可,以免前列腺或会阴部承受较大压力。骑车时若感觉呼吸短促,要马上停止并坐下来休息片刻。
4、打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作轻柔平缓,对心肺负荷小,有助于锻炼肌肉,还能舒缓压力,帮助放松,特别适合气短的人。
5、力量训练
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可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体积、发展肌肉耐力,能够保持更好的有氧耐力。
做这些运动前,最好先热身5~10分钟,以提高心肺适应性。运动过后,也不要立即停止,进行5分钟左右的放松活动,以防止血压骤降或头晕。
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中等程度疲惫,说话费力、断断续续时,说明运动强度过大,要减轻运动强度,或者休息,以确保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