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领域最为经典的降糖药物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进入临床以来,已有50余年的历史,凭借其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临床上,仍然存在一些对二甲双胍认识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二甲双胍的使用。为帮助患者朋友更好地认识和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现对这些误区进行一些解析。
误区一:二甲双胍伤肾
解析:按照常用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口服,二甲双胍可在24~48小时内达到稳定的血浆浓度。二甲双胍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服药12~24小时后,大约90%经由肾脏排出,清除比较迅速,一般不会在体内蓄积。虽然二甲双胍主要从肾脏排泄,但二甲双胍药物本身对肾脏并没有毒性作用,并不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肾脏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正规服用,是不会伤肾的。
某些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肾脏功能的下降,可能原因并不在二甲双胍本身。因为高血糖肯定是伤肾的,很多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肾脏功能的受损,更多的是由于持续的高血糖所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糖尿病肾病。肾脏虽然是排泄二甲双胍的器官,但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对肾脏产生任何显著的不良影响。
误区二:二甲双胍容易诱发乳酸酸中毒
解析:虽然二甲双胍会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的生成,但同时也促进乳酸的氧化分解,因此就不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中,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
但如果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的情况,则有可能使得二甲双胍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形成蓄积,导致乳酸生成的持续增加,使血液由中性逐渐变为酸性,从而发生乳酸酸中毒。在临床上,几乎所有因使用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病例均是发生在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或是合并有容易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的疾病的患者。因此,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双胍是禁用的。超大剂量使用二甲双胍也会增加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合理的剂量选择也是避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重要举措。
误区三:二甲双胍只适合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解析: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大多数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优异的。而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那些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是否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使用二甲双胍同样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疗效。因此,对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也同样适用。
误区四:二甲双胍可以减肥
解析:虽然部分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把二甲双胍当作减肥药来使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二甲双胍的应用并非总能起到降低体重的作用,二甲双胍对体重的影响总体来说是中性的。正如许多文献在描述二甲双胍优点时所做的表述“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另一方面,肥胖症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相关因素也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多个相关学科共同合作制定更为合理和规范的治疗方案。还有,采用二甲双胍减肥也缺乏相关的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因此,至少目前并不推荐二甲双胍来用于减肥。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大视野》(Vision)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觉得ok赏个赞呗,支持我们~关爱健康~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