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重金属检测时,食品检验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样品前处理,该步骤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和准确性。因此,选择适合的前处理方法并缩短前处理时间是提高检测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还需确保检测质量的可靠性。
而湿法消解是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该方法是往适当量的食品样品加入氧化性强的酸溶液并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转化为转化为可测定形态,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测定。湿法消解的实用性极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食品样品。
对于一些特殊的食品,如含有高油脂成分的食品(例如食用油、坚果等),在进行湿法消解前需要做哪些处理呢?
加入混合酸后,由于样品会漂浮在混酸表面上,容易形成完整的膜,当液面上发生剧烈反应时,很容易导致爆沸或飞溅现象的产生。因此,建议样品称样量不高于1g(植物油最好为0.1-0.2g),在消解过程中需要随时补加硝酸。一般情况下,需要将15ml高氯酸和硝酸混合液加入样品中,并放置过夜进行缓慢氧化。次日在消解过程中还需补加约10ml左右的混合酸。
对于酒类样品,如白酒、果酒和葡萄酒等,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乙醇,因此在加混合酸消解之前一定要先加热蒸发掉其中的乙醇(但注意不能让其干涸)。当乙醇挥发完毕后,再加入酸进行消解。此外,有些人在消化葡萄酒样品时,未排除其中的乙醇,直接加入混合酸进行消化,结果过了几分钟后,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导致试验失败。
重金属通常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汞、铅、镉等。而在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这些元素很难被生物降解,却能在食物链中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形成生物积累,导致慢性中毒。重金属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及酶等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同时还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从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