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教育专题

白癜风久治不愈原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714281750902933&wfr=spider&for=pc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大局稳定。

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称为窒息。

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主要致病环节都是引起人体缺氧。依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

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水蒸气等。

化学窒息性气体

吸入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化学窒息性气体依据中毒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等。这类气体可阻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影响血液氧的运输,从而导致人体缺氧,发生窒息。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这类毒物主要是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人体发生细胞内“窒息”。

较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场所

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的泄漏、管线串料、大量有害气体沉积挥发或因氮封等原因导致局部环境中的氧含量低、有害气体增加,另外,在密闭、半密闭空间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压力容器、浮筒、管道及槽车等。

防止中毒窒息的措施

1)应加强对乙炔、二氧化碳、氩气等气瓶的巡视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对阀门接头及管道进行检查,避免乙炔、氩气、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人体中毒窒息的气体发生泄漏。

2)在进行氧气切割或电焊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现场通风措施,避免作业人员吸入氮氧化物等可能作业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物质。

3)作业人员在进入浸、喷、烘漆场所及油漆库等使用或储存油漆及有机溶剂的场所前,必须先进行通风置换空气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作业场所通风顺畅。

4)作业人员进入涂漆炉、烘箱、污水处理池、压力容器及管道等密闭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便携式氧含量分析仪,确认密闭空间氧含量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

5)作业人员应严格履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在作业时必须有相应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中毒窒息应急处置

近年来,因为应急救援缺乏针对性、平时演练不够、救援器材不能满足要求,员工缺乏应急救援知识,盲目施救等原因,导致伤亡事故扩大的案例屡见不鲜,教训极其深刻,因此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急救、互救知识,对受伤害人员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救治,往往可以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同时为医护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

有毒气体泄漏时的逃生与急救

自救

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毒气体泄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此刻应憋住气,迅速逆风跑出危险区。如遇风向与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时,应往侧面方向跑;如果是在无围栏的高处,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尽量避免坠落;如有可能,尽快启用报警设施,同时,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脱离现场,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互救

救援人员首先摸清被救者所处的环境,要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中毒者救出至空气新鲜处。救援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的急救

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在场的领导应主动负责指挥,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发生事故后抢救工作理应分秒必争,但须沉着冷静并正确处理,不能盲目抢救,各行业都曾经发生过多起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受害者撤离现场后,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人工呼吸等进行抢救。

事故案例分析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fgj.com/jbjs/22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