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不仅食用方便,搭配得当,更是一大特色美味。
尤其对于广大的南方人来说,早上赶早吃碗米粉,中餐没胃口吃碗米粉,晚餐嘴里没味来碗海鲜粉........总之,三餐要是吃不上一顿米粉,这一天都要不得劲。
然而,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季谨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提醒消息,让大家吃米粉的热情来了一个急刹车。怎么回事呢?
眼下秋冬季,气温徘徊在20℃~30℃之间,最容易招一种叫“椰酵假单胞菌”的细菌,人们误食含有这种细菌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什么是“椰酵假单胞菌”?
跟吃米粉有啥关系?
椰酵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会随着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而且这种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高温下还能数小时保持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椰酵假单胞菌在眼下这个季节最容易繁殖,且尤其喜欢与米粉“相亲相爱”。具体来说,该菌最易在以下三种食物中出现:
1.谷物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2.薯类制品:如红薯、芋头、马铃薯淀粉等。
3.变质的木耳、银耳等。
误食含有“椰酵假单胞菌”的米粉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对于“过水出”(烫一下)的变质、变味米粉,对椰酵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没有丝毫影响的情况下,食用过后,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通常来说,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会表现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乏力的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抽搐、休克,甚至是死亡。
最可怕的是,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
也就是说,中毒一看你吃了多少,二看你命够不够硬。
如何辨别这种被污染的米粉、薯粉?
1.看。选米粉、米线时,要认真查看,看看是否没变、外形结构是否匀称,色泽是否均匀一致。一般来说,“卖相”好的米粉相对安全。
2.闻。尤其是尝第一口的时候,发现有酸腐味、霉变味以及其他异味,就应该立马放弃食用。
3.识。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对购买点有疑问的建议不要买。尽量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商场商家进行购买。(米粉一般需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干燥处,且存不超过12小时)
中毒后怎么办?
发现疑似中毒迹象,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尽快催吐,以减少对毒素的吸收。
同时,还应送医诊治。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深删。
点击“阅读全文”,有惊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