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
daodu
BMJ期刊近期发表了一篇有关肾结石临床管理的综述,介绍了肾结石的流行病学和治疗,本资讯重点整理了肾结石的流行病学、筛查等基础内容,详情如下:
1概述工业化国家的肾结石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经济负担增加。肾结石是目前公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可通过改变尿液成分影响结石的形成。饮食疗法可预防肾结石形成,减少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结石复发。因其安全性、经济性高于药物治疗,得到业内一致认可。然而,并非所有的肾结石患者都适合饮食疗法,某些情况下,任然需要药物治疗降低结石形成。但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枸橼酸钾治疗肾结石以来,再未发现新型治疗药。可能原因是:疗效观察期较长使研究者失去了开展临床试验的兴趣。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案依然可以很好的预防结石形成。
大约每11个人就会出现一例不同程度的肾结石。超过一半的结石患者在5-10年内复发。结石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不可预测性特点,多发生于青壮年,给患者,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年,美国在肾结石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花费约$50亿(34亿英镑,47亿欧元)。此外,结石症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包括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
2流行病学肾结石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15%,有数据显示,该数字正逐年上升。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显示,过去40年内美国结石病发病率呈线性增加,从-80年的3.2%增至-10年的8.8%(图1)。同样,在日本,-年,结石年发病率增加一倍多(从54.2/增至.3/)。
图一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显示的美国肾结石终生患病率增长趋势
有数据显示肾结石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到三倍,但最新研究表明该差距正在缩小。全国住院样本分析结果显示,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从年的1.7下降至年的1.3:1。同样,NHANES最新数据显示,男性总患病率为10.6%,女性为7.1%(男女比例为1.49)。女性结石患病率增加。
3评估3.1筛查由于肾结石发病率高、医疗成本高,因此肾结石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复发性结石的预防方法包括:确定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给予纠正或降低其风险。并非所有结石患者都会出现复发,因此,初步评估旨在筛选复发风险最大的人群。遗传,代谢,环境和饮食不同,则患者易患肾结石的种类也会不同。所以,筛选评估应包括:详细询问既往史和饮食习惯,血液检查,尿检,结石分析和影像学检查(表)。
表:基本评估筛查
3.2既往史和饮食习惯应检查与结石形成相关的疾病,如肥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TA),痛风,2型糖尿病和胃肠道疾病(如肠切除术,减肥手术,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疾病,口炎性腹泻)。与结石形成相关的药物,包括可改变尿液成分的药物(托吡酯,乙酰唑胺和丙磺舒)或直接产生药物结晶的药物(氨苯蝶啶,麻黄素,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度使用补充剂,如维生素C和钙可增加结石症风险。
详细询问患者饮食习惯有助于发现结石形成的病因。液体摄入不足,大量摄入肉类,钙摄入过少或过多,水果蔬菜摄入不足,钠摄入过多,都可能诱发结石形成。职业,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也可导致液体丢失或摄入不足。
3.3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发现先前未被诊断的与结石形成相关的疾病。血尿酸升高提示痛风伴或不伴高尿酸血症,与尿pH降低、尿酸或草酸钙结石相关。低血钾和低碳酸氢盐和高氯提示RTA,可增加磷酸钙和草酸钙结石风险。血钙升高或正常高值提示可能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通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来确诊。高度怀疑磷酸钙结石和肾钙质沉着症。血钙升高或正常高值情况下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或正常高值,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甲状旁腺成像或转诊到内分泌科。肾结石治疗指南推荐应进行血肌酐,钠,钾,氯化物,钙,碳酸氢盐和尿酸基线筛查。
3.4尿检可通过试纸和显微镜进行尿液分析,可发现结石组成成分。尿pH值偏低或偏高提示尿酸(pH值偏低)或磷酸钙或磷酸铵镁结石(pH值偏高)。脓尿和菌尿提示感染性结石。某些结石具有特异性晶体,如棺盖状晶体提示犬磷酸铵镁尿结石,六角形状晶体提示胱氨酸结石。
结石组成成分与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尿酸结石患者尿pH低,胱氨酸结石患者胱氨酸异常。磷酸钙结石提示解剖异常或代谢紊乱,如髓质海绵肾,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远端RTA。草酸钙结石组成成分与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因引起该类结石形成的基础疾病具有多样性。
3.5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评估结石负荷,发现与复发性结石相关的解剖异常或疾病。结石负荷可反映代谢活动,并决定治疗进程。多发性结石,即使是首次发病,其复发可能性较高。鹿角形结石提示有感染,肾钙化提示有解剖异常(髓质海绵肾)或代谢性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远端RTA。
3.6代谢检查复发性结石患者应进行代谢检测,此外,若患者要求检测也可进行代谢检测。儿童肾结石,因其具有较高的遗传性以及结石形成时间较长,应进行代谢评估。收集1-2次24h尿样(即随机饮食尿样),做定量分析。包括尿量,pH值,钙,草酸,尿酸,枸橼酸,钠,钾,和肌酐。动物蛋白摄入量指标—如尿中硫酸盐和尿素氮以及尿液过饱和—可作为选择性标志物。
应正确收集尿液。如果尿肌酐与患者体重,性别和肌肉质量不符,应怀疑未正确收集尿液标本。一般来说,女性24小时尿肌酐为15-20mg/kg,男性为18-24mg/kg。
有关肾结石的治疗稍后将进行后续报道,敬请北京中科医院电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