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优质高产的因素有哪些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市场对奶粉的需求将更大,这为国内奶粉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但要消费者买到更安全放心的奶粉产品,就要从源头把关。所以,奶牛养殖业只有转型升级,加强养殖技术管理,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影响奶牛优质高产的因素除奶牛品种外,还与牛群的健康状况、饲料与饮水、养殖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饲喂特种饲料提升牛奶品质饲料科技进步和养牛生产实践证明,挖掘饲料的营养潜力、科学合理利用饲料、不断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不仅可以降低养牛生产的饲料成本,而且可以提升牛奶品质,从而提高养牛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尿素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利用非蛋白氮(尿素、缩二脲、铵盐等)合成微生物蛋白,使其被消化利用。尿素含氮46%左右,尿素的溶解度很高,在瘤胃中很快转化为氨。尿素饲喂不当会引起致命性的中毒,因此,使用尿素时应对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一是尿素的用量应逐渐增加,要有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期。二是只能在6月龄以上的牛日粮中使用尿素。奶牛在产乳初期的用量应受限制。三是尿素不宜单喂,应与其它精料搭配使用。也可调制成尿素溶液喷洒或浸泡粗饲料,或调制成尿素青贮料,或制成尿素颗粒料、尿素精料砖等。四是不可与生大豆或含尿酶高的大豆粕同时使用。五是尿素应与谷物或青贮料混喂。禁止将尿素溶于水中饮用,喂尿素1小时后才能给牛饮水。六是尿素的用量一般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或每公斤体重15-20克。为降低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改善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防止牛尿素中毒,近年来,有关部门研制出了许多新型非蛋白氮饲料,如糊化淀粉尿素、异丁基二脲、磷酸脲、羟甲基尿素等,大大提高了尿素饲喂利用率。油脂油脂的作用是提供能量,供应必需的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吸收。在牛的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可使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大量增加,如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花生油和双低菜籽油等。但高油玉米和青贮秸秆对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影响很小。饲喂完整籽实对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没有作用,若对全脂籽实进行适当加工,如破碎、烘烤和挤压等,可提高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微量元素牛常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有7种,即铁、铜、锰、锌、碘、硒、钴。目前,我国常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及特殊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能使被毛光亮,并且能治疗肺炎、腹泻。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除了要考虑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形式,还要考虑各种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如日粮中锰的含量较低时会造成动物体内硒水平的下降;日粮中钴、硫的含量与动物体内硒的含量呈负相关。缓冲剂缓冲剂是一类能增强溶液酸碱缓冲能力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为了防止反刍动物酸中毒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一般在牛高精料日粮、大量酸性青贮料、啤酒糟或者饲料加工过细的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可调整瘤胃酸碱度,中和胃酸,增进食欲,保证牛的健康,有助于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并使奶牛乳脂率下降,使瘤胃内的环境更适合微生物生长。比较理想的缓冲剂首推碳酸氢钠(小苏打),其次是氧化镁,乙酸钠近年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碳酸氢钠添加量占精料混合料的1.5%,添加时可采用每星期逐渐增加(0.5%、1%、1.5%)喂量的方法,以免初期突然添加造成采食量下降。氧化镁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瘤胃适宜的酸度,增强食欲,增加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有利于粗纤维和糖类消化。氧化镁还能增加奶及血液中的含镁量,有助于乳腺吸收大分子脂肪酸,进而增加乳脂,提高乳脂率。用量一般占精料混合料的0.75%-1%或占整个日粮干物质的0.3%-0.5%。碳酸氢钠与氧化镁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适用比例以(2-3)∶1较好。

天气寒冷咋保证产奶量秋冬季节交替,天气逐渐转寒,奶牛出现产奶量大幅度下降的非正常现象,致使养殖效益下降。提高养殖技巧,让奶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证产奶量不下滑,方可保证养殖效益。提高营养标准混合精饲料供给量可增加15%,用以补偿奶牛维持需要增加的营养物质,使产奶量得到保持或提高。饮足温水奶牛每采食1公斤干饲料约需要饮5公斤水,冬季饮水次数不应少于夏季。除每天早、中、晚各给饮1次外,最好在夜间再给饮1次。要求水温在5℃以上。保证食盐奶牛冬季食盐的供给量应当视其体重和产奶量而定,一般每天每头30-50克。除拌饲料喂给外(按日粮的0.5%供给),也可设盐槽让牛舔食,但应有所控制。采用暖舍冬季为减少奶牛的体热散失,应在牛舍门、窗加挂草帘或用塑料薄膜,所建牛舍应当向阳,窗玻璃应当干净透光,以便采光、保温。有条件的也可实行人工供暖,保证牛舍温度达到13℃以上。勤铺垫草冬季在牛舍地面铺垫草,可以减少奶牛的体热散失,防止奶牛冻伤和冷应激的不良刺激影响。特别是水泥地面,冬季一定要铺垫干草。加强运动冬季白天阳光充足,可在温暖的中午前后,将奶牛赶到舍外运动场,让奶牛晒太阳和自由运动,增强奶牛体质。勤刷拭牛体每天定时刷拭牛体,不仅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卫生,而且可促进奶牛血液循环,增加流经乳房的血液量,有利于奶牛健康和提高产奶量。

防治奶牛产后疾病乳房炎挤乳或停乳不当,乳房和牛床不清洁,导致细菌从乳孔侵入乳腺而引起。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奶牛不让挤乳,泌乳量少或停止,乳汁呈红、黄色,其内有絮状物,有时挤出水样乳,一般体温不高。治疗:可向患病乳头内注入青霉素万单位、链霉素0.5克,用蒸馏水25毫升溶解。注意要反复挤净乳汁,每天4-6次有利于痊愈,重症者应及时对症治疗。子宫内膜炎常见患牛从阴门内流出淡红色或棕褐色恶臭分泌物,特别在卧地时或发情阶段流出量更大。治疗:可用消毒药(2.2%利凡诺、0.1%新洁尔灭、0.05%呋喃西林)、1%土霉素混悬液-0毫升,用导管注入子宫,每天1次。另外,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可减少奶牛发病。对分娩和流产母牛,及时灌服红糖麦麸汤,以促进胎衣及时排出。中午不要挤乳,挤乳前用温水擦洗乳房,挤乳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药浴乳房,以降低发病率。

奶牛产后瘫痪母牛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又称乳热症,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奶牛多发病。本病多发生于5岁-9岁的高产奶牛,其特征为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6度以下,头颈弯向一组呈S形。预防:在分娩前2天-8天内,应用维生素D3注射液1单位-单位/公斤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娩前1个月,饲喂低钙性饲料,待分娩后改为多补饲草料,必要时可投服钙制剂,每日克以上。对老龄体弱或高产奶牛,在分娩前1周开始用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各毫升,每日1次或隔日静注1次,连用2-3天为一个疗程,可收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来源:京郊日报(北京)









































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fgj.com/jbjs/1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