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我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最新消息,目前另有8医院隔离治疗,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正在进行中。
广东首例确诊患者为66岁男性,现居深圳,年12月29日赴武汉探亲,年1月3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1月4日返深后就诊,1月11医院隔离治疗。经省、市疾控中心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18日,标本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复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9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专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内容,对该病例进行评估确认,专家组一致同意将该病例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现患者病情稳定。我省已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
另外据各地卫健委今天最新通报:
武汉18、19日新确诊病例例,北京市大兴区确诊2例,浙江发现5例疑似病例。
据报道在泰国、日本、韩国等国也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病例。
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疫情仍可防可控。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变异仍需严密监控。
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
与病人的密切接触;
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市民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呢?
1.适当开窗通风
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小孩、老年人、孕妇及基础病患者。
3.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没有条件时可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4.及时观察就医
如果出现咳嗽、胸闷、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就医的整个过程中
请务必做好以下措施
出门就医前
佩戴好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口罩?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购买时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戴口罩前要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正确佩戴口罩
?分清上下和内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颜色较浅的一面朝内。
温馨提示:
医用外科口罩从外到内为:阻水层(颜色较深)、过滤层、吸湿层(颜色较浅),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要记住颜色较浅的吸湿层朝内,颜色较深的阻水层朝外,不可戴反;口罩要定期更换,一次性使用,一般不超过4小时。
就诊中
注意咳嗽礼仪,文明就医
在医院或社区卫生院等门诊就医时最好全程佩戴好口罩,如果脱口罩咳嗽或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痰液也要用纸巾包好,用过的纸巾要丢弃至垃圾桶,并清洁双手,戴好口罩。
保持手部卫生
多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双手,揉搓20秒以上。
也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就诊时配合医生提供信息
主动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内的这些信息:
01
旅行史
发病前两周内是否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02
病人接触史
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就诊后
听从医嘱安排进行治疗。提醒家人或密切接触的朋友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
科学防治,护人护己。
祝大家有个愉快、健康的春节!
你评论,我送礼!小布哥将从每周网友的精选评论中,选取点赞数最高的前10条精选评论进行奖励,每条评论奖励定制搪瓷杯一个,每周评选一次,周一公布获奖名单。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周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领奖时间:年1月21-23日,2月3-7日
领奖地点:城桂路1号中山广播电视台1楼大堂前台。
(周一到周五,9:00—12:00、14:30—17:30)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叶倩儿
美编:钟美君
责编:孙少
执行总编辑:蓝天
总编辑:李华炎
素材来源:广东疾控广东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