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ldquo消化道出血rdquo

文/许俊(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患者常主诉有呕血或黑便,有时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活动性出血严重者可有晕厥或休克甚至导致死亡。这里,介绍1例不同寻常的“消化道出血”。

*

*

患者男性,32岁,主诉“呕血1天”于晚间来急诊就诊。患者1天前无特殊诱因下出现呕血1次,颜色呈鲜红色,量约ml,无黑便,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明显腹痛、腹胀等。既往体质一般,没有重大疾病史。否认有肝炎、肝硬化、胃病等既往病史,否认手术病史。

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精神不佳,扑翼样震颤可疑阳性,贫血貌,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心肺正常,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阴性。血压约90/60mmHg。

*

*

根据患者的主诉及病史,急诊医生诊断为消化道出血,遂执行抢救室处理流程,完善相关血液化验、腹部CT检查,给予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2.76×/L,中性粒细胞比例93.1%,血红蛋白(Hb)g/L;生化分析:谷丙转氨酶IU/L,谷草转氨酶94I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IU/L,胆碱酯酶U/L,血氨83μmol/L。

此时,即使是久经沙场的急诊医生也不禁陷入疑惑。

疑点1:血象偏高,血色素不低反而升高?那贫血貌怎么解释?是否因为出血量较大而引起血液浓缩?

疑点2:肝功能异常,胆碱酯酶偏低,结合患者的年龄,常见的消化道出血不大会出现肝损,除非有肝炎或服药、服毒病史;血氨偏高则可以用血液肠道吸收解释。

于是,急诊医生反复询问患者有没有肝炎或乱服药物或农药中毒可能,但患者诉没有任何服药或农药自服、误服史。而根据目前的证据来看,临床仍考虑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严重感染或肝损。

根据种种疑点,急诊医生让患者加做了前降钙素(PCT)检查,结果提示1.91ng/L,存在感染,但并不是非常严重,尚不支持脓毒症休克表现;乳酸也基本正常。但入院3小时后复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色素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下降,Hb依旧高达g/L,白细胞20.35×/L,这就推翻了之前的所有假想。

急诊医生有一个“潜规则”:当一种疾病不能常规解释时,一定要想到中毒可能。

于是,医生再次询问患者有没有相关中毒情况,但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没有。诊疗至此,临床考虑患者的贫血貌、扑翼样震颤可疑阳性可能与血氨过高有关,予以对症支持处理,针对血压不高,给予积极补液、留置导尿,观察尿量、留置胃管,引流出较多的咖啡样液体、降血氨治疗、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8小时后再次复查血常规提示Hbg/L,没有明显下降,不支持消化道大出血,白细胞20.02×/L依然处于高水平,但胆碱酯酶却下降至U/L。

诊疗转折终于出现,胆碱酯酶水平短期内下降如此明显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机磷中毒。

那么为何反复问不出相关病史?犹如警察探案,医生针对这个突破口集中询问,最终得知原来该患者经常偷摘邻居家的菜,也许邻居恰巧在菜地里喷洒了大量的农药,患者恰巧偷摘,最终导致中毒、呕血。确诊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农药中毒,救治及时治愈率高,但如果是慢性中毒或病史不详时,很容易延误诊治。因此,详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肺水肿等毒蕈碱样症状,可用阿托品对抗;②面部、全身横纹肌肌纤维颤动,甚至强直性痉挛,重者肌力减退、瘫痪,呼吸机麻痹等烟碱样症状。救治原则:迅速清除毒物、及早足量使用特效解毒剂(解磷定)、对症支持治疗。

总而言之,当任何看似简单的疾病出现了不简单的情况时,医生一定要反复推敲,重新审视诊治的全过程,甚至推翻前人的诊断,才能获得真相。

原文刊登于《医师在线》杂志第期

责编:吴王群

邮箱:wuwangqun

jcyy.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fgj.com/jcff/20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