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4月26日
全国疟疾日
防止输入再传播
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年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该主题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疟疾
是什么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
疟原虫种类繁多,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此外,感染猕猴的诺氏疟原虫已导致东南亚的多次暴发流行,因此被列为第5种能感染人的疟原虫。
疟疾
传播方式有哪些?
疟疾可通过按蚊叮咬或者输血传播。
按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并非所有按蚊都能作为媒介,全世界已知的多种按蚊中,在疟疾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按蚊有27种,在我国主要的传疟媒介有4种,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
此外,偶尔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或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可传播疟疾。
疟疾
临床表现有哪些?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颤、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重症患者可以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疟疾
预防措施
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和减少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在疟疾流行的地区,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皮肤暴露部位涂抹蚊虫驱避剂;睡前在室内喷洒杀蚊剂或点蚊香,睡在药浸蚊帐内,关好纱窗纱门。
疟疾
诊治
从疟疾流行地区回国的人员,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
疟疾确诊后,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各级医疗机构应对就诊的发热病人(发热并伴有近2年内疟疾流行国家旅行史,或有近2周输血史,或有既往疟疾发病史或发热原因不明),按照《疟疾的诊断》(WS-)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各级医疗机构应留存疟疾病例服用抗疟药前血样(EDTA-K2抗凝血),以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诊断实验室开展复核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应参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根据患者感染的虫种及病情程度采取相应的用药方案,给患者予足量规范的抗疟治疗。
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全球疟疾
流行概况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广泛